欧盟提高关税后,非洲将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下一站?
(文/张家栋 编辑/高莘)
随着欧盟在本周对华电动车征税首轮咨询性投票的落幕,在最大反对加税国——德国带头弃权后,欧盟委员会中对于“提升关税”与否的阵营也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在秘密投票中,12国投了赞成票,4国反对,11国弃权,尽管在接下来近4个月时间中,这些投票还有变化的可能性,但该投票结果仍被认为颇具前瞻性。这也意味着,欧盟对华电动车加税或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当然,对于头部中国车企,诸如比亚迪、奇瑞、上汽都已经公布了自身在欧建厂的计划,并在欧洲拥有充足的销量基盘与前景,能够支撑其在欧建厂来避开关税影响,但从中国汽车出海的整体布局来看,欧盟与美国的关税,无疑将对中国汽车的出口造成更为长远的影响。
对此,不少中国车企已经将目光放在了地理位置相对更近的东盟国家。而面向更远的大洋彼岸,正在快速发展的非洲国家,同样开始受到关注。
下一站“非洲”?
日经中文网便在日前报道中提到,中国纯电动汽车(EV)企业正在非洲和中东扩大销路,其中,哪吒汽车正在进入肯尼亚,小鹏汽车也在埃及推出新车。
中东市场对于中国汽车的好感或许不难理解,从去年以来,众多中东财团便将资金投向中国新能源企业,以期在未来电动化转型时拥有充足的技术储备与手牌。
但在多数人印象中相对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市场,又如何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出海的下一站呢?
南非开普敦的比亚迪电动巴士 新华社
在《南华早报》的另一篇报道中,非洲气候基金会(AFC)执行董事萨利姆·法基尔(Saliem Fakir)近日受访时表示,目前非洲的电动汽车普及率仍然较低,但是该区域国家陆续推出的脱碳政策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无疑有助于电动汽车的普及。
比如,埃塞俄比亚、突尼斯、赞比亚、肯尼亚、加纳、阿尔及利亚等国,近年来相继取消或降低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和其他相关税收,积极促进电动汽车产销量增长和本土化研发生产。非洲地区拥有大量锂、镍等金属矿产资源,也为电动汽车的电池等零部件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南非科技媒体“MyBroadband”报道称,南非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进行重大升级,仅一家大型运营商一年内就会增加150个新的充电站。这些新增充电站将发挥关键作用,确保南非快速增长的早期电动汽车使用者有更多的充电桩可用。
不过,日经中文网也在报道中提到,对于EV的普及,确保电力和充电设施是不可或缺的,但在非洲,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还在进行之中。希望通过EV开拓需求的中国企业有必要从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充实售后服务等长远的角度着手拓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