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制度约束、加强考核,能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任亮亮】
2023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旨在以省级自查、实地核查、第三方评估、暗访抽查、综合评议等方式加强考核,推动欠薪和由此引发的群体事件、极端事件的减少发生。根据笔者在工地的长期调研和观察来看,问题的发生是难以靠考核制度和加强制度建设解决的。很多问题本身是不规则的,是无法被纳入政府监管部门的。
一部分工人说讨薪时面对包工头,就是“你硬他就软,你软他就硬”。暴力手段也是一种必需的手段。很多人会陷入个体的思维,想想“就欠我三四千块钱,为什么不给我,是不是觉得我好欺负”。但是对于包工头来说,还真不是,欠薪不是他愿意的,一部分人投资失败,一部分人赌博输了,确实没钱。对他来说,欠薪的对象不是一个人,一个人虽然就几千块钱,但是几十人上百人就得几十万来偿还。
所以,工人对工头的不理解和“坏的想象”程度加深,会更容易发生极端事件。还有一部分极端事件的产生不是因为欠薪,而是女性大量出现在工地上务工,建筑工地会发生婚外情事件,一旦被发现,就会引发极端事件。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是难以提前预判介入的。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一线农民工与劳务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是通行规则,包工头不愿意写欠条也是常态。前者是在规避成本,后者是在规避风险。所以,难以举证是一部分群体必然面临的困境。针对欠薪问题处理,在政府部门科层化、专门化和专业化管理之后,对于不规则的欠薪问题反而难以有效管理。
欠薪问题的解决机制讲究程序和证据,这是政府部门必须做到的。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制度滞后性的问题。对于当前包工头策略化应对的问题,应该设计灵活的机制予以监管。同时,应该从体制机制的完善来进行。因此,应当建立以研判和反馈机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调整相关的机制。考核只会带来成本的提升,对于避免事件发生的意义有多大,需要实践检验。有问题解决问题,当是相对低成本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