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沦为美国附庸”,马克龙一系列言论将如何影响欧美关系?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4月11日和12日对荷兰进行了国事访问。在与荷兰首相吕特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时,马克龙重申欧洲的主权问题,并针对台湾问题指出法国将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而马克龙之前有关“欧洲必须加强战略自主性,避免成为‘美国追随者’”的言论引起了争议。对此,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对马克龙的主张表示支持,强调马克龙并未被“孤立”于欧洲领导人之外。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本月5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此次的中国之行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马克龙的访华行程以及与习近平主席的深入交流,还有之后马克龙的一系列言论,它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中法之间的关系,甚至超出了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
马克龙的一系列言论,特别是他强调欧洲的自主性,引起了美国方面高度警惕,同时也在欧盟内部引起了一些批评。
马克龙作为法国的总统,法国又是欧盟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虽然从经济实力来讲,德国超过了法国,但是由于法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而英国又退出了欧盟。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法兰西文明在西方的文明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特别是二次大战后,法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戴高乐。
戴高乐主义是法兰西文明很重要的一个体现,法国跟美国虽然是盟国,但是法国非常强调自己的自主性,即使在冷战时,法国也没有完全听命于美国。法国甚至一度还退出了北约的军事部门,戴高乐本人也曾经推动了法国的“去美元化”。
戴高乐主义一方面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独立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法国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体,也在追求自己利益。所以马克龙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法国政治家,在经过了第一个任期的磨练之后,他对于法国在欧洲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而欧盟在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有了一个更清晰的答案。
特别是此次到访中国之后,我认为马克龙对于当前世界格局可能有了一个新的看法,特别是对于法国以及欧洲的自主性,相信马克龙的主张会得到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新闻多一点
马克龙关于欧洲应坚持战略自主的观点招致来自美国的批评 中方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4月1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近期法国总统马克龙关于欧洲应坚持战略自主的观点招致来自美国的批评提问。
汪文斌:不久前,法国总统马克龙成功访华,双方达成重要共识,为深化中法、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我们注意到,马克龙总统关于欧洲应坚持战略自主、避免卷入集团对抗的观点,招致一些批评声音,特别是来自美国的批评,我们对此并不感到惊讶。
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有的国家并不希望看到别国独立自主,总是想胁迫别国顺从自己的旨意。但是,坚持战略自主将会赢得更多尊重、更多朋友,搞胁迫施压只会遭到更多抵制和反对。
来源:凤凰卫视资讯台
编辑: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