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开始给眼珠子拍照了“虹膜写真”或致信息泄露?
封面新闻记者 马晓玉 谭羽清
最近,喜欢追逐潮流的年轻人迷上了一种新玩法:将下巴放置在一个托盘上,两侧强光会将瞳孔照亮,再由一台微距相机拍摄人眼内的虹膜,再经过后期渲染后,这样就能得到一幅独一无二的虹膜写真照片。
虹膜写真
“虹膜写真”或导致信息泄露?
当下,如门禁、打卡、电脑登录等都可能应用到虹膜识别技术以验证个人身份。如果虹膜写真外传后会不会导致个人身份信息泄露?店员所说又是否属实?
虹膜识别技术研发企业点面科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静态图片的确很难突破虹膜算法的检测,因此一般而言虹膜写真无法用于身份识别。一方面,虹膜识别技术对虹膜图像质量要求极高,普通相机拍摄的照片并不能满足,另一方面,虹膜识别设备在识别时会进行活体检测,仅使用图像是无法识别的。
对于用于虹膜识别技术的图像与虹膜写真图像的质量差别,该工作人员解释:“比如说,我们的图像大概需要达到九十分,而虹膜写真集可能就是五六十分左右。”而这个评分标准,涉及图片的分辨率、后期处理等因素。
为了保证虹膜图片的高分辨率,采集信息时会采用工业级设备:“像眼睛虹膜里面的一些冠状细丝等特征,我们都可以拍得非常清楚。”在摄完后,虹膜的信息还要经过算法的加强预处理、图像的归一化等步骤,才算是完成虹膜的信息采集,能用于身份识别设备。
不过,也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醒,虹膜和人的指纹一样,其纹理特征包含着很多独一无二的个人信息。尽管虹膜写真和虹膜生物认证在硬件、软件和技术原理上并不完全相同,但不排除有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虹膜的写真照片,结合相关技术手段对虹膜生物认证系统进行破解,因此其建议对于拍摄的虹膜写真,尽可能不要在公共场合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