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深蓝州开始“翻红”
◆为了加强本地治安,法拉盛109警察分局最近增加了约70名警员。
自从新冠疫情暴发,像她这样的纽约普通商家遭遇了数不清的“零元购”。令她生气的是,每次作案的都是同一帮人,但从执法到司法部门均对此束手无策。“一次次挣扎后我们发现,报警根本没用。因为纽约州现在的法律是,他只要偷不到一定的金额,小偷小摸根本没法控罪,抓了还得放,警察也很无奈。”
曾担任警察的华裔共和党人陈学理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纽约州目前出现的治安问题,根源在于民主党2019年通过的保释法改革,让人可以无成本作案,“说白了就是在纵容犯罪”。
这样的现实让不少住在城内的老百姓纷纷选择搬离。虽然政府从没有公布过具体数据,但可以从一些侧面信息中窥得一二。
在纽约市教育局今年初的记者会上,发言人斯蒂尔(Nathaniel Styer)透露,自疫情以来,已有12万学生因为搬家而离开了市区的公立学校。
来自锡耶纳学院的调研发现,2023年,超过四分之一的纽约市民表示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搬走。其中超过50%的人坦言,这么做是出于对治安的担忧;约60%的人是出于对税收和高物价的不满。
当然,还有对纽约市未来政治走向的迷茫。现任市长亚当斯面临刑事控罪的当下,明年纽约市将迎来市长改选。但几位热门人选在媒体风评上都是更加左倾激进的民主党人,预计在移民、税收、治安问题上,他们将采取比亚当斯这样的中间派更加左倾的做法。
担忧归担忧,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说走就走。对于没有财力搬家的低收入和中产阶层来说,只能通过手中的选票奋起反抗。
2022年,纽约市的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均出现了“翻红”趋势,不仅在州长选举结果地图上出现了几个“红点”,共和党候选人还成功拿下了几个长期属于民主党的民代议席。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翻红”的地点基本是包含华人在内的亚裔聚集区,比较典型的有布鲁克林日落公园附近的华埠、靠南的班森贺、史泰登岛以及东皇后区等。
光是投票还不够,一些人也尝试以参政的方式寻求改变,这在新一代华人政客中尤其明显,而他们的选择是加入共和党。
今年的地区选举中,纽约市出现了不少华裔共和党人的身影。在布鲁克林,陈学理宣布参选纽约州第17选区参议员;在皇后区,华人教育专家朱雅婷选择对战老牌民主党参议员史塔文斯基(Toby Ann Stavisky);在华人聚集的法拉盛,华裔医生王绍权将与民主党州众议员金兑锡对战。
总之,特朗普两次的纽约之旅并非心血来潮,疫情后民主党的治理不力给了共和党难得的机遇,纽约的“翻红”趋势预计还将持续。只是未来,支持共和党的人或将采取比以往更加公开大胆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政治立场。在一些人看来,拜登这四年来的最大业绩,是让在纽约当“川粉”不再是件丢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