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35岁的女性,领不到1500元新婚奖励


结婚可以领钱了。近期,山西吕梁发布文件,强调要扶持“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只要在当地初次登记结婚,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奖励。

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去年8月,浙江衢州的常山县就大笔一挥,给出了1000元初婚奖励,但要求女方年龄更为严苛,强调夫妇中,女方年龄需要在25周岁及以下。

两地不谋而合的思路,意味着幕后政策制定者在目的上的一致性。提取一下政策里面的关键词和公因数就会发现,关键变量在于初次结婚,以及35周岁以下的女性身上。

人口大船掉头两年,谁难过谁知道。在2022年这个时代拐点,全国人口出生数73年来首次跌破千万,导致总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这也是我国人口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负增长的背后,2022年全国结婚人数只有683.3万对,连续9年下降,创下1980年以来新低。

没有人口,意味着少子化、老龄化将愈演愈烈,在劳动力红利入口出现堵塞之时,养老负担就会成为一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与此同时,消费疲软、供给过剩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接踵而来。

天大的困局,最简单的破局之法,就俩字:催生。

可以推测,经过周密的统计调研,当然也可能结合了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群体群策拍脑袋后的想象力,最后多地官方不谋而合:女性不愿意结婚,就没法顺利生娃,所以她们才是需要被重点激励的目标群体,如果针对性地给予适度补贴,必然会对拉高婚姻登记率起到推动作用。在他们的想象中,一对对年轻的新婚夫妇,会喜不自胜地登记拍照,然后共同拥有这1500元新婚礼金。十个月后,新生儿呱呱坠地。

鼓励婚姻不是目的,而是刺激生育的前奏,是提升人口的手段。因此,在制定政策时,重点需要被筛掉的是35周岁以上的女性——她们年龄太大,高龄产妇明显不符合优生优育政策,不值得被奖励和提倡。

35在生命周期来说,只是一个开端,可现在却成为一个可怖的分水岭。当女性越过这道门槛之后,她们既不配成为公务员,同时也开始了大厂中年危机,另外因为年龄过大,她们因为生育能力下滑,连在被物化的资格都遭遇了剥夺。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最核心的问题,当然是生育成本太高,社会压力过大,自顾不暇的同时还需要照料孩子。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解决家庭抚养观念,解决孩童成长福利的问题,一方面官方也看到了,女性才是生育的重心,不抚平女性群体心头在家庭中、职场中的种种障碍,打怪练级的游戏就没办法顺利通关。

1500块钱确实不多,它只是个姿态,是个态度,是个富有本土隐晦调性的“意思意思”。你甚至不能说这种姿态是一种不合时宜,它本就不是对下,给予刚需者的补助。它真正发挥的价值是对上的效力,让顶层设计者,看到自己的良苦用心。至于在更多外部人眼中,这是否展示出一种黔驴技穷的外观,本就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之内。

在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的时候,吕梁至少尽了力,利用自己图穷匕见的实际行动,试图给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贴上一个创可贴。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当一个人乐呵呵地向外塞钱时,拿到钱的那个人反而会惴惴不安。对缅北理解得越深,就越不会为了二两醋,特地兴高采烈地去包一顿饺子。

不过想想也该知足,好歹现在还是奖励。真逼急了,当年能让你不生也能让你生。到时候,官办部门要求先带头,超过35岁不结婚一律开除,看你还老不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