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国庆出游需警惕,酒店内发现针孔摄像头该承担什么责任?
N号房事件是一起震惊全球的数码性剥削案件,人们正是通过它才意识到:点击观看的网民,既是未成年人性剥削资料的直接获得者,也是网络性剥削的间接实施者;观看需求和经济支持,是网络性剥削犯罪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
同样,在偷拍黑产中,一些网民认为观看摄像头的直播内容不属于违法犯罪,或将责任归咎于被害人,认为被害人被偷拍是因其疏于防范和自愿为之。这些错误认识能够减轻行为人的罪责感,使他们能更心安理得地参与到犯罪之中。
观看需求和付费意愿,恰恰也是非法偷拍猖獗的原因。“产销两旺”,就意味着既要打击“产”,也要打击“销”。因此,从消费端进行打击,是治理非法偷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根据观众参与观看的主观犯意和客观结果,进行分类整治:就普通观众而言,如果未在客观上推动犯罪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仅对其批评教育;对复制、持有淫秽色情信息的观众,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8条对其进行治安处罚;对付费观看、定制观看或担任相关平台、组群管理员的观众,他们在明知非法偷拍的情况下,依然为行为人提供经济支持和管理协助,这种行为客观上促进了犯罪行为,应当视其情节追究刑事责任。
前述石家庄“民宿偷拍”事件,再一次提升了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
警方在《警情通报》中强调“公民个人隐私不可侵犯”,这一点值得称道。
除上述责任追究机制外,警方还应该鼓励公众积极举报偷拍行为,建立便捷的偷拍行为举报机制,并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和权益。与此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定期对酒店等住宿场所进行隐私保护方面的检查。这种具体措施,可以震慑摄像头安装者,也能提升出门在外的旅人和打工人的隐私安全感。
本文讨论的是人在旅途的隐私权。虽然在大数据时代,个人想保护自己的隐私注定是一场绝望的战争。我们每一个人似乎都已经赤身裸体,没有秘密可言。即便我们正在逐渐让渡这一权利,隐私权也正在改变内涵和外延,本文所讨论的偷拍黑产也是不可容忍的。
对于普通人而言,面对今天的偷拍设备,网上教授的防偷拍方法其实早就失效了。大部分人也不可能专门携带嗅探器和防偷拍探测仪出门出差。因此,治理偷拍现象,需要法律有所作为,使民众能够放心出行和商旅,否则我们都将焦虑于“楚门的世界”。
在石家庄“民宿偷拍”事件的后续通报中,期待能够看到警方继续深挖背后的犯罪产业链,看到检察建议书要求提升整个酒店行业的安全标准,这才是案件应有的正义回响。
“法治理想国”由中国政法大学教师陈碧、赵宏、李红勃、罗翔共同发起,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栏目。
主编 | 萧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