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涂料商反对对华二氧化钛加税:行业将长期低迷,小企业破产,大企业迁厂


【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在欧盟试图用贸易工具打压中国二氧化钛出口之际,欧盟涂料生产商惴惴不安。

据英国《金融时报》9月29日报道,欧盟涂料生产商正在推动欧盟重新考虑针对中国关键原材料二氧化钛出口的反倾销措施,称这些措施将导致工厂关闭并进一步削弱该地区的工业基础。这些企业担心,对中国出口的二氧化钛加征关税,将导致欧洲这一领域的小公司破产,并迫使大公司将生产转移到欧盟之外。

欧盟委员会7月公布了去年针对我国钛白粉企业开展反倾销调查的最新进展,对原产于中国的二氧化钛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对涉案产品征收14.4%至39.7%的临时反倾销税。上述临时措施尚未得到欧盟成员国批准,可能在明年1月得到调整或确认。

中国二氧化钛产能占全球消费量的份额,数据来源:Tronox、TZMI 英国《金融时报》制图

中国二氧化钛产能占全球消费量的份额,数据来源:Tronox、TZMI 英国《金融时报》制图

数据显示,我国钛白粉出口总量从2019年的100万吨增至2023年的164万吨,年均增长13%。出口地区仍以亚洲为主(55%),欧洲和南美洲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在20%和10%左右。

欧洲二氧化钛行业组织“欧洲二氧化钛联盟”(European TiO2 Coalition)估计,自2007年以来,约有110万吨中国以外的二氧化钛产能停产,其中包括欧洲的5家工厂。该组织将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归咎于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并于去年向欧盟提出申诉,导致了反倾销调查。

领衔“欧洲二氧化钛联盟”的美国化工企业特诺(Tronox)欧洲子公司声称,欧盟对华产品加征关税最多导致涂料价格上涨5%。但很多涂料生产商对此提出异议,称涨幅将更大。

特诺公司还宣称,保护二氧化钛工业对欧洲航空航天工业至关重要,因为这一原材料对生产飞机所需的钛金属很关键。但该公司也担心,随着出口商寻求欧盟以外的替代市场,英国会大量购入来自中国的原材料。

据中国化工报6月报道,颜钛钛行业分析师杨逊表示,欧盟反倾销事件或许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后面可能其他地区也会效仿,形成对中国钛白粉出口的“围追堵截”。

自2023年11月至今,欧盟、印度、巴西、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接连对中国钛白粉展开反倾销调查。

不过,国家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秘书长周磊认为,欧盟拟征收最高39.7%的临时关税将对我国钛白粉出口带来一定影响,但目前影响尚不大。

“一方面,此次欧盟反倾销才刚刚形成正式文件,此前的部分订单仍在交付过程中,因此目前出口情况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国内钛白粉企业都在开发各自下游应用端产品,并已完全打入欧洲市场。就目前来看,下游客户不会轻易去更换性价比高的中国产钛白粉,所以订单仍相对稳定。”周磊说。

值得一提的是,9月5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24年第36号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48条规定,决定自2024年9月6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运用于合成纤维、塑料、医药、农药、香料、染料、涂料和炼油工业等领域。

针对近期一些西方国家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外交部发言人此前表示,这种炒作毫无道理,中方坚决反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只是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只会造成多输的局面。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愿与各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实现互利共赢。希望有关国家秉持开放心态,切实遵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