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书记的这次会见,释放反腐重要信号
撰文丨余晖
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在北京会见出席联合国全球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全体会议部分高级别代表。
在此次会见中,李希介绍了中国反腐败的情况,表示“中国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这次会见,再度释放了中方高度重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重要信号。
跨境腐败问题为何治理难?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跨国企业产生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腐败跨境流动也逐渐出现,并且成为现代全球治理的重要问题。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指出,腐败已经不再是局部问题,而是一种影响所有社会和经济的跨国现象。
世界经济论坛估计,每年腐败和相关非法资产流动给发展中国家造成1.26万亿美元的损失。
开展国际合作预防和控制腐败至关重要。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提出,要实质性减少一切形式的腐败和贿赂行为,其中既包括一个国家的本土腐败,也包括危害全球经济的跨境腐败。
但截至目前,跨境腐败问题依然痼疾难除,其治理挑战主要源于两方面:
一是跨境腐败行为主体的复杂性与隐蔽性日益增强;二是此类犯罪活动涉及不同司法管辖区且错综复杂,反腐败国际合作存在诸多困境。
我国为何要打击跨境腐败?
对于我国来说,深化跨境腐败治理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跨境腐败始终是对外经济合作的负面阻碍,是影响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加快“出海”步伐,项目实施涉及金融、投资、税收、环境等多领域。在此背景下,解决跨境腐败治理中的顽瘴痼疾,便成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重要工作之一。
从实践情况来看,在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不乏一些跨境腐败案件,有些案件甚至呈现出境内腐败与境外腐败交织的特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人民论坛》杂志近期刊发的一篇文章中直言,“跨境腐败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不仅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整体成效,还会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国际形象。”
重申立场:中方高度重视
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反腐败治理。
无论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还是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无论是多边会议,还是双边会晤,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旗帜鲜明表达中国反腐败的坚定立场和态度,强调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提出系列倡议和主张,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与支持。
“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写入了中央纪委工作报告。
今年1月,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提到,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廉洁丝绸之路专题论坛,与6个国家签署反腐败合作谅解备忘录。集中力量查办跨境腐败案件,追赃挽损102亿元,“天网2023”行动追回外逃人员1624人。
在9月25日的会见中,李希重申了中方立场——高度重视反腐败国际合作。
他提到,“中方愿同各国一道,捍卫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强化合力反腐的国际共识,践行平等包容的合作原则,共同打击跨境腐败,共建清正廉洁的世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正不断丰富和拓展反腐败工具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出台反跨境腐败法。”
在外界看来,此举将为全面推动反跨境腐败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