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急着找替代,却发现印度越来越依赖中国”


【文/观察者网 齐倩】过去几年,在美国政府“减少对华依赖”的压力下,一些美国企业开始视印度为替代中国的“新制造业中心”,进行所谓的“降低供应链风险”操作。但美国媒体发现,现实是,印度在贸易上日益依赖中国,并对美国贸易战略构成挑战。

9月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贸易数据和经济专家分析称,随着印度扩大智能手机、太阳能电池板和药品等商品的生产,印度经济本身也变得更加依赖中国的进口。报道称,对于致力于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以及“降低”对华商业关系风险的美国政策制定者来说,这种动态是一种现实考验。

不少学者认为,这种情况下,美企通过印度“降低风险”根本不现实。有印度学者称,讽刺的是,在印度政府推行“自力更生”战略之际,印度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外国技术知识,尤其是中国技术知识。

数据显示,印度生产越来越依赖中国进口

据印度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GTRI)数据,印度自华进口增长速度是总进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占印度从电子、可再生能源到制药等行业进口的近三分之一。这些进口包括制成品和制造业的中间产品。

印度工业联合会表示,目前印度进口的电路板和电池等电子元件有近三分之二来自中国。GTRI报告称,过去5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数量增加了两倍。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一家手机工厂,由富士康旗下子公司运营 外媒资料图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一家手机工厂,由富士康旗下子公司运营 外媒资料图

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针对在印中企增设投资和经营壁垒。自2020年以来,印度政府对于中国和其他邻国的投资提案实行逐案评估。政府和行业人士抱怨称,这一过程既缓慢又繁琐。

然而,最近几个月,印度政府审批涉华投资提案的行动似乎有所缓和。例如,今年8月,印度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以加快来自中国和其他邻国的签证申请。一名匿名的印度政府官员透露,自4月以来,至少有11项涉及中国的电子产品投资提案获得了批准。

报道举例说,近来,中国公司Vivo开始在新德里外建造一家新的智能手机制造工厂。中国快时尚集团Shein很快将与印度企业合作,着眼于出口市场。中国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与印度JSW集团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计划到2030年在印度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

香港媒体《南华早报》日前也刊文称,随着印度工业部门,特别是电子制造业一直在推动放松限制,来自中国的投资正逐渐回流。有印度官员坦承,考虑到富士康和苹果这样全球制造商的要求,放松对华限制势在必行,否则将打击外商对印整体投资。

不过,经济分析人士表示,这些改善并不预示着中国对印度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将大幅增加。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不久前表示,即使印度开放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中国资本也不会大幅涌入印度市场,因为“印度政府仍对中国投资持不友好态度”。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一致认为,中国的供应对印度的制造业抱负仍然至关重要。

“不管我们怎么说,事实就是,中国是最大的零部件生产国,”印度外交政策专家英德拉尼·巴奇向《华盛顿邮报》表示,而且,“我们与中国的业务往来,并不会拖累我们自己的工业增长”。

对于中企对印投资问题,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今年1月曾回应强调,中印边境局势总体保持稳定,边境事态的解决进程不应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中方希望印方充分认识中印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