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无人驾驶“抢饭碗”,武汉老司机们太心急?
碰撞事故、横停马路、定价争议……最近,“萝卜快跑”成了热词。
面对这一新鲜事物,最先坐不住的是开出租车的老司机们,他们担心无人驾驶出租车会抢走他们的“饭碗”。
老司机们的担心操之过急吗?有无必要?关于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争议为何突然爆发?围绕这些问题,中新经纬近日专访了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
无人驾驶出租“出圈”是多方作用的结果
中新经纬:请介绍一下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各城市布局情况以及运行情况。
张宁: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底,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并于2018年推出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小马智行APP”, 2024年7月,随着小马智行取得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示范许可,小马智行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正式覆盖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当地市民可以用手机软件打到一台无人车。
目前,小马智行在北京、广州提供全无人商业化Robotaxi服务,也就是可以收费了。
中新经纬:最近,关于无人驾驶出租车(网约车)的讨论声音很多,为什么突然爆发了?
张宁:此前,大众对于无人驾驶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甚至很容易将之与辅助驾驶混淆,总之这事离大众还比较远。最近对于武汉无人驾驶出租车(网约车)的讨论将无人驾驶带出了圈,作为从业者来讲还是很高兴看到这项技术被关注。
实际上,近期无人驾驶行业并没有特别大的动作,之所以受到这么大关注,有一定偶然性,但背后实际上是技术到一定成熟度以及市场到一定体量的结果,是多方作用下的结果。很多公司在这个行业已经投入了很多年,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商业化落地,都是扎扎实实做过来的。
虽然市场关注的情绪和关注度可能很快会消失,但近期的讨论,作为从业者是喜闻乐见的。从长期来看,行业里的公司还是要拿扎扎实实的技术,提供安全高效舒适的出行方式。
▲受访者供图
中新经纬:会这么慢吗?
张宁:5年以内不会形成对传统出行市场的巨大冲击,这个指的是至少要超过30%的渗透率,这个肯定不会是在5年里面就立即发生的事情。
3年之内,无人驾驶出租车会变成举足轻重的出行方式,5年之内会占有一定的市场和份额,要说一定的变化,可能是更长时间的事情了。
中新经纬:会完全取代吗?
张宁:不会。这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提供的是标准化的服务,再好的服务也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有些乘客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需要差异化的服务,从这点来讲,未来的出租车会朝着更精细化的方向去做。
中新经纬:有乘客反映,无人驾驶出租速度较慢,比较“怂”,怎么看?
张宁:对于车辆的“怂”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一种是高快速路,比如小马智行在高快速路比如机场线时,可以达到120km/h,这速度其实比大部分司机高出10%。
但从城区角度,尤其是已经在城市级落地应用中,面对密集的交通车流,就一定要对技术有更加完备的打磨,让车辆可以在与社会车辆的博弈中,真正做到像老司机一般甚至高出10倍的安全性、效率和体验。所以,当无人出租车投放超过一定数量,无论是对技术、通行效率还有乘客的舒适度都要做进一步的打磨,真正做到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