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断供人,开始跟银行争夺房子
●自媒体的保房业务宣传。源自截图
对此,有律师同行不赞同,认为他们是“跟银行对着干,浪费司法资源”。洛阳一位律师说他们钻空子,“严重违背职业纪律”。在他的理解中,保房律师用的都是恶意诉讼中的惯常手段,从法院送达诉状这步就能开始“使绊子”。他举例,假如被告是一对夫妻,就可以让他们假离婚,谎称没收到诉状,法院只能再走公告送达流程,这能拖延60天。
收到诉状后,可以让被执行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延长开庭时间,等走完法院受理、审核、驳回再送达的过程,有可能拖上近一年。如果已经走完司法流程,房子要被强制执行,也还有办法。比如签一个时间相对长的租赁协议,让假冒的租客跳出来用“买卖不破租赁”的说法提出执行异议,再让法院判决,就算最后败诉,也能争取到一段时间。
“恰恰是小聪明,能帮到负债人。”刘启明知道业内有律师看不上保房业务,但他有一套自认合理的说法——面对银行专业的法务、律师团队,债务人是弱势的,做保房就是和债务人站在一条战线上。
不过,一些断供人的情况,他也帮不上忙。一两周前有一对夫妻来咨询,他们在龙岗的一套800多万的房子,三天后就要被查封。刘启明没有办法,跟对方说,你怎么不早来。他只能把后续查封的流程告诉对方。听了刘启明的话,客户眼泪没有绷住。
一个40多岁四处打零工的女人也来找过刘启明。她丈夫生病在家,十几岁的女儿重度抑郁症住院,5400的房贷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喘不过气,断供了一年。今年状况好一些,她继续还款。但实际上,去年10月法院的判决已经下来,房子已经要拍卖了,她还不知道。“再还贷已经没意义了,产权都快不属于她了。”刘启明只能告诉她,看能不能申请困难补助。
(为保护隐私,文中讲述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