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使吓唬匈牙利:跟中国关系好,代价就是主权没了
【文/观察者网 杨蓉】
路透社6月11日称,美国驻匈牙利大使戴维·普雷斯曼(David Pressman)当天于在匈投资美企面前“猛烈抨击”匈牙利政府与华政治、商业来往密切,抹黑称外国政府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往往“以主权为代价”。报道提到,美大使此番表态正值中匈关系提质升级后不久,匈牙利当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
普雷斯曼是在11日于匈牙利美国商会成立35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时发表上述言论的。从美国驻匈大使馆发布的讲话全文来看,普雷斯曼在演讲中用过半篇幅指责匈牙利过于积极推进与中国“互联互通”,“背离”了所谓民主国家共同体的“价值观”,“敲打”布达佩斯靠拢欧美政治经济模式。
普雷斯曼称,“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美国都是匈牙利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然而,“美国在匈投资的首要地位以及美国投资对匈经济和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如今并没有得到匈牙利政府或其控制的媒体的突出报道,”他说,“但我们确实听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消息。”
根据普雷斯曼的说法,匈牙利可选择与任何伙伴国家“互联互通”开展业务,但他同时宣称匈中贸易基于“充斥着腐败的不透明合同”。他声称,“与中国做生意是有附加条件的,而往往是以主权为代价”,论据则是中国投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西方媒体用于鼓吹“债务陷阱论”和“中国威胁论”的“典型事例”。
匈牙利媒体444.hu网站指出,普雷斯曼多次提到的“互联互通”,正是匈外长西雅尔多最常用的一个词语。今年早些时候,中匈两国承诺深化执法和安全领域的合作,中匈警察据悉将开展联合巡逻,这也成为了普雷斯曼的论据。“这种互联互通是有代价的。今天觉得是‘互联互通’,明天账单到期时,可能觉得更像是胁迫。”
欧尔班接受匈М1电视台对话(欧尔班脸书账号)
欧尔班称,从经济角度来看,在即将到来的11月大选中,共和党前总统特朗普若能当选将对匈美关系意义重大,而反观若现总统拜登当选,则会让情况变得非常糟糕。他提到,拜登政府上台执政后废除了与匈牙利的双边税收协定,该协定原本是为了避免双重征税,且没有制定新的立法,这对加强匈美两国关系构成了严重障碍。
至于部分声音污蔑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上不透明,实施经济强制,让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陷阱”等,中方此前也早已多次进行驳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指出,这不过是某些势力为了干扰、破坏中国对外合作而编制出来的话语陷阱,这种论调首先违背经济常识,没有任何一个合作伙伴认为中方制造了所谓的“债务陷阱”。
“中国没有用钱引诱我们,是我们主动向中国寻求资金支持。”面对西方媒体指责“一带一路”倡议,污蔑中国搞所谓“债务陷阱”的说法,斯里兰卡前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博士此前反驳道。“我认为必须将不实宣传和现实区分开来,斯里兰卡并没有落入债务陷阱。”
科霍纳博士介绍,为建设港口,斯里兰卡最初接触了一些西方投资人和多边机构,但因为当时斯里兰卡国内动荡刚刚结束,他们对资助心存顾虑。在融资碰壁后,斯里兰卡将目光投向中国。最终,是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向斯里兰卡提供了大量投资支持。“斯里兰卡有望进一步从‘一带一路’投资中受益,或许‘一带一路’相关投资能够帮助斯摆脱当前的财政危机。”
中方一直十分重视项目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并积极主动为债务国“减负”。2020年,G20提出了“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自2020年5月到2021年12月,债权国已经暂停了48个低收入国家共计129亿美元的外债偿付,其中中国的贡献最大,共计对23个国家的官方债务进行了缓债,缓债金额超过了13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国家全球战略智库2023年发布的《生产性金融:中国海外贷款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报告分析认为,中国贷款是填补发展中国家融资缺口(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的重要外部资金来源,不但融资规模庞大而且具有耐心资本特征,并且在提高就业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商业活动和助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报告还指出,在还款方面,中国贷款并未加重债务国的债务负担、反而有一定缓解作用。其基于世界银行公开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获得来自中国的主权贷款可以使债务国人均GDP增速提高0.6-1个百分点,且这一效应具有统计显著性。与此相对,美国和世界银行贷款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显著,甚至会产生显著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