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起底黑龙江粮食腐败:守仓“硕鼠”为啥能“想咋整咋整”?
今天20时,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第二集《政治监督保障》,通过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李再勇案,黑龙江省富裕县龙安桥粮库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赵志明案、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原副镇长吴小龙案,讲述党的二十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迅速跟进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黑龙江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截至2023年11月,黑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向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坚决亮剑,保持查办案件高压态势,严惩粮食系统腐败问题,立案1011件,采取留置措施132人,作出党纪政务处分1367人,13名厅局级干部受到查处,省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省原粮食局胡东胜、朱玉文、辛敏超等三任局长。
于雪冬(黑龙江省拜泉县纪委常委 监委委员):粮食涨价的时候,以他个人公司名义去做,如果跌了就是换成国有粮库,就是偷梁换柱。公家下本,然后风险由公家承担,个人获利。
除了用这种方法贪污国有企业应得利润,赵志明还从粮库不断挪用公款,为自家经营的砖厂、酒厂、路桥等企业“输血”。
赵志明:你像我转这些钱告诉财务那边转,我就连字都没签就来回这么转,说白了也没人说,没人管,没人控制,想咋整咋整。
赵志明之所以能如此为所欲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几任董事长都毫不作为,监督监管形同虚设。龙安桥粮库里的董事长办公室,实际长期无人办公。
董龙福(时任黑龙江省富裕县粮食局局长 龙安桥公司董事长):也没有电脑,啥都没有,就是挂个牌,就说是董事长办公室。始终没怎么来过,直到后面出现这个问题了,找我谈话的时候我才知道。
调查发现,龙安桥粮库从成立以来从未开过党支部会议,党的领导完全虚化;也从未召开过董事会,所有重大决策赵志明一人说了算。国有企业完全变成了赵志明个人的“自留地”,导致做贸易粮挣钱成了主责主业,国家粮食收储这一最重要的职能职责反而被弱化忽视,给粮食安全造成严重隐患。
史耘龙:比如说2015年收的玉米,2018年应该卖了,然后再收新粮,进行轮换的时候,赵志明没有精力去管这些临储粮,哪个挣钱我去干什么,国企的初衷他给放弃了,导致了龙安桥粮库储存的临储玉米有很多霉变和不合格的现象。
黑龙江省通过这一案件举一反三,全省排查出77家存在类似问题的粮库,相关违纪违法人员均受到党纪国法严肃查处。同时,针对该案暴露出的问题,推动相关方面理顺体制机制,堵塞监管漏洞,实现长效长治。
庞悦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纪委副书记 监委副主任):提出了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在深化粮食体制改革上进一步发力,通过一个案件解决掉一类的问题,把这一个领域进行一个治理,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地加强日常的监督管控,共同地守护好祖国的大粮仓。
黑龙江省的专项整治,是全国推进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系统治理、长效治理的一个缩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案件的同时,会同多家相关部门,纠治一大批突出问题,推动完善一大批制度,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目前在全国推进的智慧粮库建设,对粮食入库、存储、出库等业务全流程动态监管,各地平台与国家平台联通,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就是推动监督常态化的有力举措之一。纪检监察机关将持之以恒加强政治监督,堵塞监管漏洞,防范腐败风险,保障党中央粮食安全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刘义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二级巡视员):通过两年多的整治行动,粮食购销领域的陈年积弊得到起底整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粮食购销领域严的氛围持续形成,政治生态得到净化修复,对于确保中国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可靠、储存安全、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