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招聘客服却推荐应聘者陪酒,女记者暗访被建议去外地夜场


来源 | 晨视频、 潇湘晨报

在招聘网站上挂出招聘“客服/助理”的信息,碰到年轻气质佳的女孩会介绍去外地夜场从事陪酒工作?近日,潇湘晨报接到举报称,长沙扬梦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以招聘客服为名,疑向外地演艺场所介绍有偿陪侍人员。

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以求职者身份来到该公司暗访后,招聘人员向记者推荐了“商务接待”的工作,工作内容为“接待客户”,要求出差,身材好形象好为“硬性要求”,不强制喝酒。直到记者同意签署合同,对方才拿出一份承诺书,承诺书载明需“接受客户合理合法的要求(应酬喝酒)”,“明确工作场地为演艺夜场”。

喝酒就能拿提成,是否属于有偿陪侍?该公司负责人称:“这个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你觉得是有偿陪侍的话,那也算。”

律师表示,如果招聘者承诺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可能违反了《就业促进法》相关规定。如果涉事公司存在虚假招聘、明不对实等行为的,相关部门可以对其进行查处。如果涉事公司推荐的工作实际上是夜场陪酒等有偿陪侍行为,陪侍行为本身违反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相关单位负责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责任。

目前长沙市公安局芙蓉分局朝阳街派出所已经介入调查。同时,记者也将情况反馈给芙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芙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表示将介入了解具体情况。

多名求职者称应聘客服助理岗位,

被推荐去外省夜场有偿陪侍

近日,潇湘晨报记者接到举报,称在长沙市芙蓉区湘域中央写字楼内,一家名为长沙扬梦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扬梦公司”)的单位,以招聘客服或助理的名义,招聘年轻女性从事有偿陪侍的工作。

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也有网友分享了类似经历。这名网友称,长沙一些公司发布“行政助理”“接待”等岗位吸引女性应聘者,而实际上是将女生培训完送到外省“出差”,工作内容与面试时讲的完全不符。

“(实际工作是)晚上去花场酒吧陪酒,纯属挂羊头卖狗肉。”这名网友在网帖中提到了长沙扬梦公司、长沙岚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多个公司。

面对民警询问,长沙扬梦公司法定代表人陈雄姣又称他们公司与出差要去的演艺会所并不是一个老板,但是对方是很好的朋友,就接受对方委托介绍人过去。过去后的工作类似于服务生、包厢服务员,要迎接客人、服务客人、倒酒。

目前,警方正在针对此事进行调查。同时,记者也将情况反馈给芙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芙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表示将介入了解具体情况。

11月18日,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表明身份后又采访了长沙扬梦公司法定代表人陈雄姣。

陈雄姣称,该公司是一家主营电商的公司,其否认以招聘客服助理为名招聘夜场工作人员,其称招聘陪酒工作是记者之前接触的招聘负责人田帆的“个人行为”。

律师:

若招聘者承诺内容与实际不符涉嫌违法

上述前从业人士表示,“花场”这一运营模式因催生了很多情色交易而饱受诟病。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如果长沙扬梦公司是在给其他用人单位招聘员工,这种行为更接近于职业中介。职业中介机构主要负责为劳动者介绍用人单位,为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推荐劳动者,开展职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等。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依法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职业中介机构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比如禁止提供虚假就业信息等。

同时,如果招聘者承诺内容与实际不符,可能违反了《就业促进法》。该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员工时,应当如实告知求职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不得虚假招聘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欺诈求职者。如果涉事公司存在虚假招聘、名不符实等行为的,相关部门可以对其进行查处。

如果涉事公司推荐的工作实际上是夜场陪酒等有偿陪侍行为,那么可能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6条的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为他人提供陪侍服务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同时也可能违反了《劳动法》第10条和第9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从事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劳动,不得侵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相关单位负责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责任。

求职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1)保留证据:在与招聘公司沟通和实际工作过程中,尽量保留短信、通话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以便日后维权。(2)拒绝不合理要求:在面对实际工作与招聘内容不符的情况时,有权拒绝公司的不合理要求,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举报投诉: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拨打政务服务热线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相关部门对涉事公司进行查处。(4)法律诉讼:如果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寻求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涉事公司承担法律责任。在面对招聘陷阱时,求职者要保持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问题及时维权。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招聘市场的监管,打击虚假招聘、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