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会晤后,中日关系仍难言“转折点”?
当地时间11月1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这也是两位领导人继去年11月“曼谷会晤”后,时隔一年再次会晤。两国领导人重申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共识,重新确认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两国关系定位,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对于近年来在对华政策上跟着美国亦步亦趋的日本来说,“战略互惠关系”的表述传达了哪些信号?中日关系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如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认为,中日关系现在可以说新老矛盾交织并存,根源在于日本的对华认知和战略定位出现了偏差。对于中日间的个别矛盾,双方还是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日方要适应新的形势,及时调整对华战略思维。双方要通过增进政治安全互信,为解决一些具体的矛盾问题创造条件。
有分析认为,日本的对华政策向来紧跟美国步调,中美关系回暖或会推动中日关系迎来“转折点”。日本庆应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加茂具树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美国的对华战略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日本也是如此,“迎来转折点”的说法还为时尚早。他同时表示,当前日中之间不断累积课题,这种“遇冷”的状态恐将长期持续下去。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高层对话的重要性就越是得到凸显。
项昊宇认为,“这次会晤对于稳定中日关系的大局,防止两国关系继续下滑,有着非常积极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对两国各界发出一个正面的信号,改善两国关系的政治气氛,从而带动两国各领域各层级的交流。但是中日关系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很难通过一次首脑会晤就能解决。日方还是需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把它重视对华关系的表态落到实处。”
项昊宇同时指出,近年来日本的对华政策,可以说是跟着美国亦步亦趋,所以使中日关系表现出从属于中美关系的特点。项昊宇认为日方寻求与中方举行双边会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了中美关系迅速回暖,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担心被美国再次“越顶”。日本需要真正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调试好对华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