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受访大学生用过AI工具,是喜还是忧?
一边主动拥抱新技术,一边确保科技向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AI工具开始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关于AI工具使用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055份。调查结果显示,84.88%受访者曾使用过AI工具,其中16.30%受访者经常使用AI工具,57.49%受访者偶尔使用,19.43%受访者基本不用。
从这组数据上看,说AI已经在当代青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扮演重要角色,恐怕一点都不夸张。从未使用过AI工具的年轻人目前已属少数,未来想必还会越来越少。具体而言,AI工具被受访者应用于资料查询、翻译、写作、计算、制表、绘图修图、音视频生成、Ppt制作等多种场景。77.51%的受访者都认为,AI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积极的角度讲,在前不久举办的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数字发展主题论坛上,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副局长戴晓初表示,人工智能更有可能增加而不是破坏就业,从现在到2030年至少可以为全球青年人创造640万个就业机会。年轻人如何乘AI之势,找到更优的职业发展道路,可能是更具实际意义的话题。
此前,《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提到:“今夏应聘季,AI应用软件逐渐变成求职者面前的一道门槛。不少求职者已经察觉到AI将给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带来巨大冲击,掌握AI或借助AI将有效提升自己的求职成功率。”这个具有两面性的现象,对年轻人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现在所谓的招聘AI应用人才,其实是在招聘更会跟AI‘对话’的人。”在这篇报道中,一家科技集团董事长对记者表示,AI应用技术对用人单位的影响其实是调整了招人的策略。
此前,新华网曾刊发评论《让人工智能技术早日走进千家万户》。文章写道:“从智能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从智能家居系统到医疗诊断工具,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新浪潮,我们必须主动拥抱,充分利用我国具有海量应用场景的特点,加快先进成果转化,确保科技向善。”
日益熟悉AI工具的年轻人,还需明白“一边主动拥抱新技术,一边确保科技向善”这个道理。一件工具在人手里能不能用好,说到底考验的是人,而非工具本身。我们有理由期待,AI工具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激活年轻人的思维力与创造力,而非将人“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