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成为蔬菜之乡,凭什么


无论走了多远,每人心中都有一个乡村情结。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里,值得用一组体验式报道去丈量“我们的乡村”。那里,富有烟火气息、鲜活生动的故事正在发生。

在5月下旬的一天,我准备出发寿光做体验式报道,临行前给一个家乡在寿光的朋友打电话,“嗨,要去你老家‘宇宙寿光’了。”

他笑着回复说,“‘宇宙寿光’是句玩笑话,不过老家确实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市场和集散中心,算得上全国的‘菜篮子’。”

寿光市是山东省潍坊市所辖县级市,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0万。2022年,寿光市GDP达1002.1亿元,首次跻身“千亿俱乐部”。

对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名号,我早有耳闻,还从朋友口中听到有“宇宙寿光”的说法,起因是寿光曾经将蔬菜种子放置在宇宙飞船上,蔬菜种子在太空遨游后,落地进行选种育种,形成了“太空蔬菜”。

目前,寿光拥有蔬菜大棚15.7万个,年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

几天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蔬菜之乡寿光真实、鲜活的一面。

用手机操控大棚

崔岭西村,位于寿光东部的稻田镇,这个村庄除了家家户户都姓崔,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家户户都种植蔬菜大棚,与寿光多数乡村一样,是一个设施蔬菜种植专业村。

5月下旬,崔岭西村的立体栽培的西瓜已“挂”枝头,但还未完全成熟;羊角蜜瓜到了打侧枝的时间,这个时节,最繁忙的农活,莫过于采摘草莓西红柿。

凌晨三点半,崔岭西村各家各户的蔬菜大棚中,已是一派忙碌。在这样晨光熹微的“三更半夜”,我也随着大家的步伐,开启了新的一天。

走进大棚,我看到一个个小西红柿挂满枝头。“这个草莓西红柿别看它长得小,价格能达20元一斤,而且还要提前预订,销量非常好。”带着我进棚“干活”的崔姨说。

在采摘环节,崔岭西村的草莓西红柿采摘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正好八分熟。据崔姨说,只有八分熟的西红柿,在采摘后两天时间内,糖分沉积,到了客户手中时,口感才是最好的。

在村中种植大户崔姨家的大棚中,我了解到采摘草莓西红柿的基本常识。根据崔姨的指导,我开始找寻八成熟的西红柿。她说,“十成熟的柿子是鲜红的,七成熟的柿子是橙色上带有绿色斑块的,八成熟的西红柿则是整体是橙色的。”

“以前种普通西红柿,完全不用天天摘,两三天一摘就行。不过草莓西红柿不一样,为了保证口感,成熟季需要每天一摘。”崔姨说。

包装好的“崔西一品”西红柿 摄影/赵越

包装好的“崔西一品”西红柿 摄影/赵越

“这么贵的西红柿,愁销路吗?”我问崔玉禄。

他说,现在村里的草莓西红柿,实际上供不应求。因为这三十多年,寿光实际上积累了一大批收购高端农产品的客商,比如一些高端餐饮企业。此外,村里还开设了“崔西一品”的抖音店铺。

与刚刚开始做设施农业的上世纪90年代不同的是,寿光现在的客商资源,越来越趋于稳定。据说在90年代,每到蔬菜集中收获的季节,当地公务员的头等大事便是去找客商,帮助农民卖菜。

三十多年前,寿光从辽宁农业专家韩永山手中引进了暖棚技术。到今天,为农业专家韩永山专门配备的吉普车,依然停在寿光蔬菜博物馆中。

三十多年来,寿光设施农业的各项技术逐步成熟。崔姨很骄傲地说,寿光出去的种棚能手,都可以给其他地方当师父。

不过,蔬菜种植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条艰难的路。

农业不像工业,不论零部件还是成品,都可以高度标准化,农产品要想保证品控的相对稳定,要付出更多,不论对崔岭西村的草莓西红柿,还是东斟灌村的彩椒,都是如此。

尹成友说,高品质农产品要走精品路线,不论是做抖音电商,还是卖给盒马鲜生等超市。他说,“但这样一来,菜品的损耗就要自负盈亏,做得好会赚更多,经营不好收益反而比做批发低。所以村里不少人依然更愿意做批发,因为更省心省力。但也有不少人开始做精品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寿光已经入局蔬菜种子培育和蔬菜标准制定。崔玉禄说,不同于过去多数蔬菜种子依靠进口,草莓西红柿是余宏军教授培育的优质品种,种子这一核心技术,控制在我们手上。

从全国范围内看,寿光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小有成绩,比如培育出多个品种的小番茄,但这可能还远远不够。

农业农村部在2022年8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国内有两家全球前10强的农作物种业企业,但多数种子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这与国际种业巨头相比,相距甚远。

已经做了三十多年设施农业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已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之一,产值接近千亿,也正在探索属于自己的农业现代化,但显然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