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总统级“C5+1”举行,美国拉拢中亚能得逞吗?
9月19日,中亚国家元首和美国总统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首次“C5+1”形式会晤。
针对此次会晤,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此前的记者会上表示,这是美国和中亚五国“C5+1”对话机制首次提升至总统级别。
“此次峰会不针对任何国家。”谈到拜登与上述五国领导人会面的消息,沙利文称,“我们希望与这些国家合作制定积极的议程。”他还表示,希望最终能够发表一份联合声明,声明中将列出在关键领域有意共同努力和完成的具体事项,美方也会为此提供相关的资源支持。
外界广泛认为,此举显示了拜登旨在扩大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表示,从地理上来看,中亚地区处于欧亚的腹地,与中俄两国相邻,同时和中俄两国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此,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美国认为中亚地区可能会成为未来一个制衡中俄的所谓的“软肋地区”。
“美国要做的就是刷存在感。换句话说,就是有的没的,美国都要和中亚领导人谈”,时事评论员、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学兰直言,“中亚是俄罗斯的‘后花园’,美国不希望这个‘后花园’是稳固的”。而眼下俄罗斯在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的孤立处境越来越明显,才让美国有了“见缝插针”的机会。
美国拉拢中亚能得逞吗?
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对中亚国家的拉拢。
今年3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首度访问中亚。在访问期间,布林肯宣布,为中亚国家提供2500万美元的小额援助,推动中亚国家贸易多样化,并重申美国对中亚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支持,并警告称美国正在密切关注反俄制裁的“遵守情况”。>>>布林肯中亚之行是何用意?专家们分析透了...
去年3月,美方在与中亚五国的部长级对话中,甚至提出了在中亚五国建立美军基地的建议。6月,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库里拉出访中亚,承诺加强与中亚国家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
吴学兰分析认为,中亚国家不会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队,而倾向于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这有助于提升中亚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
崔洪建则指出,针对美国在中亚地区加大所谓“战略投入”,对中俄来说,只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就可以更好地去维护地区稳定,同时能够继续保持和中亚地区的合作和友好的关系:
第一,中俄要坚持睦邻外交,因为无论是通过上合组织,还是通过其他多边机制,中亚国家和中俄两国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二,中俄双方更应强调发展优先,因为对中亚多数国家来说,发展仍然是最优先的议题。只要把握这两条原则,美国方面就不会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