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持续炒作对华科技制裁,效果适得其反


最近两周,美国对华制裁失效的讨论,充斥了美国舆论场。

一些声音开始炒作要升级对华制裁。

美国的应激反应,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形容很一致:

美方口口声声提竞争,但国际社会看到的是美国为赢得优势,以竞争之名动用国家机器,全政府、全方位、全领域对华打压围堵遏制,大打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芯片战、规则战。

看到美国的种种表现,谭主有一个感受:美国以为升级对华制裁就能遏制中国,还是太不了解中国了。

眼下,美国在谈论中美关系时,言必提竞争。具体到科技领域,美国不择手段给我们使绊子,企图把我们拉下马。

当制裁已经常态化,围绕所谓制裁是否有效的讨论,意义已经不大。

试想,如果目前的制裁真的无效,美国就不会用其他方式遏制中国了么?如果制裁真的有效,我们就不发展了么?

在科技领域,美国已经把10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除此之外,在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对美投资、美国对华投资等领域都进行了限制。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轻易觉得,这就是美国工具箱的全部了。

如果说芯片是眼下科技竞争的第一战场,那么,更多的战场已经出现。就像最新出台的对华投资限制令,已经扩展到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

这些行业,在美国眼中,都位列“新兴和关键技术清单”。

从2018年8月美国推动出台《出口管制改革法》后,美国就一直围绕这张清单做文章。

按照该清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量子计算、3D打印、物流技术、生物技术等十余个领域的产品和技术都被纳入其中,换言之,都在美国对华科技战的范畴。

未来,中国的高科技技术发展到哪里,美国对华科技战就会延续到哪里。这一点,我们应该有心理准备。

至于制裁的影响,我们当然要承认,美国人加码制裁是坏事。

但几年科技战下来,不知不觉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以上美国的“实体清单”为荣,似乎上了“实体清单”,更能说明公司真有创新,真有突破,这种认识的转变,背后传递的恰恰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数千个日夜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一颗颗火种,在不为人所见的日夜里汇聚。

相比今天的美国政客,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这样形容他所理解的中国: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事实上,中国人,每一代都是如此。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对于美国,我们不会抱任何幻想,围绕制裁这些硬手段,美国还会辅以认知战配合,如果说原来挑重点企业打击,是妄图释放巨大的“心理威慑”,那现在,美国也可能通过“制裁无效”这种“唱高调”的做法,误导我们过度自信。

无论美国还要上多少手段,我们都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骄傲自满,我们要的是不卑不亢,是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