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长寿,先自宫?最新研究再证实:雄性激素是长寿的阻碍
长寿长生是人类永恒的愿景。有趣的是,在哺乳动物中,雌性通常比雄性寿命更长,人类也不例外。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要短5-10年。据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6.5岁,女性则为82.9岁,差距同样十分明显。
2015年,韩国仁荷大学的 Kyung-Jin Min 等人在对公元1392-1910年七剑朝鲜皇家各成员血统纪录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一个世纪前,太监(被阉割的男性)也比其他男性活得更久,其平均寿命要比正常男性长14-19年。
不仅如此,阉割延长男性寿命这一观点在中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也得到体现。据《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记载,中国历代帝王平均寿命只有40岁,而那些服侍他们的太监,平均寿命却高达71岁。
最近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揭示了雄性寿命更短背后的“幕后黑手”——雄性激素。
2023年5月23日,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长寿与衰老研究所的 James Nelson 教授团队在 Aging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Prepubertal castration eliminates sex differences in lifespan and growth trajectories in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mi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证实,青春期前阉割能够消除了两性之间的寿命差异,降低了雄性在早年到中年期间的死亡率,延长了雄性的平均寿命,使其与雌性平均寿命相当。
绵羊的DNA中存在年龄相关的、雄性激素依赖的低甲基化
为了了解哪些组织受到雄性激素水平的强烈影响,研究团队还观察了小鼠的性别影响。在发现雄性激素受体的组织中,如皮肤、肾脏和大脑,雄性和雌性的DNA模式有很大差异。相比之下,没有雄性激素受体表达的组织在雄性和雌性中看起来是一样的。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表明,雄性激素是导致寿命性别差异的关键因素,确定这些性别差异背后的机制对于开发相应的延长寿命的靶点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找到既可以消除雄性激素对衰老的有害影响,又不影响雄性功能的靶点,无疑将成为抗衰老和延长寿命领域的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