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慢性死亡”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社会变革不会像过去一样激烈,问题长期存在,却趋于稳定
今天,我想社科研究者们能注意到一个显著的变化——科技的进步重塑着社会结构和历史经验。科技发展得越快,重塑的过程就越快。
过去,我们认为社会的发展遵循压力法则——矛盾积累会导致相应的反抗,从而破坏社会的稳定。但当温饱和娱乐能被满足,反抗的成本相对过高时,过去导致动荡的矛盾会长期存在,社会反而趋于稳定。
因此,我提出“慢性死亡”的概念:生产力发展,使现代社会摆脱古代“动荡循环”的周期律,社会处于一种“有问题、但不变革”的状态。年轻人趋于不反抗、不满意、不生育。
今天的日本,就处于这样的状态。
1
二战后,日本借助冷战的红利,迅速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经济快速增长。至80年代,借助电子技术产业,日本赶超欧洲各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强国。
然而,盛世之下危机却被掩藏,长期依赖出口的日本,内需不足。在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1985年,被迫签署广场协定后,日本出口的黄金时代迎来终结。
此时,日本经济开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型。政府兴建公共设施,通过金融和土地政策刺激房地产,房地产价格开始飞涨(日本大城市商业地价指数38.4上涨到103.0)。
90年代,仅东京的房地产价格总额就相当于整个美国的价格总额,成为上班族遥不可及的梦想。但靠基建投资和货币政策拉动,经济还在快速增长,就业机会和平均薪资都在提升。
日本如果不能有大的改变,是无法走出“慢性死亡”状态的。随着科技对人工替代速度的加快和廉价娱乐产品的增加(短视频、网络游戏),我是比较悲观的。
当然这也比古代改朝换代所经历的人口灭绝要人道得多。最后的结局大概是精英有自己的圈层,而对普通人更好的选择是躺平和廉价得享乐。
我想到一款现象级的游戏——赛博朋克2077。其向我们展示了未来世界的另一种可能——社会没有随科技发展而进步,阶层变得空前撕裂,却如死寂一般稳定。
底层人口拥有基本的温饱和高科技廉价娱乐,生活在醉生梦死的混乱世界中。而顶层则控制了绝对资源,拥有近乎无尽的财富和寿命。两个世界平行存在,互不打扰。
这会是我们人类的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