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造不出化肥,也造不出子弹


印度自称为大国,我们也觉得印度至少称得上是半个大国。

但这样一个人口高达14亿的国家,却造不出化肥,也造不出子弹。

化肥,一种很基础很廉价的物资,合成方法已公布高达百年以上,在大学课本上就能轻易学到。

在2021年全球饥饿指数排名中,印度在116个国家中排名101位,属于“重度饥饿”的国家,全国严重缺粮,需要大量化肥来提升粮食产量。

但印度造不出化肥,每年都要进口天文数字的化肥,这几年勒紧裤腰带花巨资投建化肥厂,全套设备和技术还是从我们中国买的。

为什么印度造不出化肥,这么简单的技术都不会,我简单说一下。

首先,造出化肥很简单,甚至实验室里的大学生都能用土法合成化肥,但造出便宜的化肥很难。

造出化肥是低科技,比如尿素甚至简单到你把尿液加热下就能获得,但能把尿素售价压制在一袋100元以内的技术,是绝对的高科技。

别说今天的印度不会,以前的中国也不会。

化肥有很多种,我以尿素举例。

士兵手里的枪如果在开火时炸膛,那是比哑火还恶劣的事故,对士气的打击将是无以伦比的大,开枪都要战战兢兢的话那会严重削弱战斗力。

所以印度的子弹基本全靠从外国买,自己造不出来。

因为缺外汇,而子弹是有储存年限的,且储存时间越久良品率越低,所以印度的弹药储备相当的少。

印度军队的弹药储备量只能支撑10天的激烈战斗,打完就没有了,必须立即从外国采购。

1999年爆发的卡吉尔冲突中,印巴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就大打出手,结果印度全国的子弹都在极短时间内被打空了,不得不紧急从以色列进口了5000万发北约制式弹才勉强维持战斗。

前几年印度觉得这个弹药储备量可能有点低,就把储备量提升到了能支撑15天战斗的水平,但并没有进一步提升。

因为印度觉得,既然弹药可以随时买最新鲜的,那就没必要储备那么多,浪费钱,反正印度的欧美朋友多的是,都愿意卖印度子弹。

反观中国就不一样了,从抗日时期就坚持弹药的自主生产,不管成本多高都用国产的,年复一年的科研攻关,最后终于研发出了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子弹制造工艺,价格极低,良品率极高,性价比碾压全球。

这和欧美技术封锁无关,七八十年代欧美和中国最亲密的时候我们也都在坚持军工国产化。

印度有争霸世界的雄心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但在连武器弹药都要靠进口前提下还有这个雄心且坚持到底,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所以吧,中印两国的思维方式还是有差别的,且很大,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