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共享厨房合伙人:我反对接受捐赠,但拦不下来


记者/ 颜星悦 实习生/ 徐玉婷 黄思韵

编辑/ 刘汨

魏兴江在和张广兵进行视频电话沟通

魏兴江在和张广兵进行视频电话沟通

“这一次我们确实错了”

魏兴江记得很清楚,他接受的第一笔捐款发生在2023年4月11日上午郑州本地新闻媒体的直播间里,“当时我说,看又有人发钱来,感谢爱心人士,网友叫我收,我没敢收。旁边的人跟我说就10万,可以收。我就收下了。”

收钱的“口子”开了,就很难再关上。

王平书是在一场当地媒体的直播中了解到共享厨房的,主持人向观众介绍这个地方,“5块钱可以让一个病人吃饱一顿饭”。这句话触动了王平书,他找到了张广兵的手机号,在支付宝上转帐了5000元。

“我觉得共享厨房是在做慈善,没去探究真实性,既然媒体宣传了,肯定不会是虚假的。”4月12日下午,他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博主正在共享厨房门口直播,“说5块钱只是加工费,其他的额外算。”接着,王平书又刷到了六七个视频,都是在共享厨房门口提出质疑的主播。

王平书觉得自己遭遇了“诈捐”,生气又心寒,想要回那5000块钱。他先是向郑州警方报案,又向自己所在的广州警方报案。但民警告诉王平书,因为支付宝转账时没有任何备注,可能没法立案受理。

自媒体博主“肉肉大搜索”在共享厨房发出告别信后,第一时间到现场捐赠了20万现金。洛洛是他的粉丝,也找到捐款链接捐了50元,“虽然不多,但确实是我捐过最多的钱了。”洛洛说,他的亲戚也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过治疗,他特别能理解共享厨房对于大病患者的意义,他自己也在类似的共享厨房炖过鸽子汤。

质疑出现后,博主“肉肉”被波及,有人认为他是“演员”。在看到网上曝光出的价目表,洛洛也很失望,“哪有5元吃饱,菜单上10块、8块、15块的都有。”他觉得自己“看明白了”,以后不会再参与这种网络捐款了。

网络上的质疑很快发酵到了现实中,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工作人员告诉媒体记者,张广兵近日曾与该会联系,但因审查后不符合我国《慈善法》相关要求,目前并未开展相关合作。深圳一家基金会原本计划资助共享厨房98000元,目前也已暂停审批流程。

一位自媒体博主在4月12日给共享厨房送来了物资,视频结尾热情拥抱了魏兴江。两天后,他再次返回,质问张广兵捐赠的物资在哪,强烈要求探访仓库。他的视频中出现了一位自称“志愿者”的女士,为张广兵进行了辩解。

4月16日下午,深一度记者见到了这位女士,她情绪激动地表示,自己的视频被恶意剪辑,遭到了网暴。有人说她和店主串通,收了8到10万“分红”。她打开自己的社交账号,里面收到了很多充满攻击性的私信。

在质疑最激烈的两天,隔上一两分钟就有电话打进魏兴江的手机,他不敢不接,从4月11日开始,店铺门口每天都有几十个谩骂或者质疑的人。他依然坚持营业,怕关门或者不接电话会“落人口实”。一位给共享厨房捐款的博主向媒体坦言,自己是在跟热点流量,最初他就对共享厨房存在质疑,但直到风向变化,才敢把质疑说出来。

让魏兴江心情复杂的是,“诈捐风波”也给共享厨房带来了更大的人流,4月15日、4月16日两天,进店做饭的客人每天都有300人以上,比以往多出至少100人。

“这一次我们确实是做错了,”魏兴江总结,错误不在共享厨房收费了,而是不应该收捐款,“我们这种性质,没有权利去接收别人的捐款。当时我们对这个真是一点不清楚。”他保证,之后会把每一笔捐款都公布出来。目前,他们正要给每笔捐款进行公证,对于有退款要求的捐赠者,可能要等公证结束之后才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平书、洛洛为化名)